专家谈两会专栏|张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根本保障

发布者: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3-07浏览次数:221

李强总理的报告,踏实求实,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精神实质。在我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一语中的一段话是: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这句话有两层深意:其一,中国政府很强调世界经济运行的市场最佳组合状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其二,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内涵决定了,中国市场贯通两者结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精准地体现了首尾一贯的轴心原则——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是中国经济发展强大的政治保障。

一年来,政府在“有为政府”方面重点抓了六件大事: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针对严峻 挑战和疫后经济恢复特点,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突出固本培元,注重精准施策,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加强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和短期强刺激,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二是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五是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高度重视稳就业,出台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六是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

一年来,政府在“有效市场”方面重点显示了九个亮点:第一,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第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第四,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为彰显。第五,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第六,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第七,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第八,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第九,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等。

我注意到,在政府工作报告最后一部分,李总理掷地有声地强调,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总理工作报告讲述的这段话,至关重要,寓意深刻,体现了政府工作的灵魂。它解读了东方大国在逆境中崛起和强大的密码:始终不渝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这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最大优势。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功能优势在哪?首先,党的领导善于把组织系统的核心成员的核心价值行为引向一种有历史进步意义的社会规范秩序中。对制度形成相关组织系统的象征符号与事权确认,使得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得到有效内化,并且始终在执行力、贯彻力方面得到充分保障和显现。其次,在这种领导制度的规制下,货币、资本、财富等运动,不可能没有疆界,它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圆点,以追求实现社会利益和责任为半径,在有序空间运动;在强国富民制度框架中,推动生产力提高和财富的增长。再次,党的行动者由于制度化的要求所产生的承诺或忠诚,对于行动者的行动会产生较大的价值观影响作用。因为在中国,一切经济组织都是一种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目标与程序往往达到一种确定的、充满了正能量价值观的状态。

 作者:张雄 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经济哲学重大问题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