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与上海财经大学首次联合举办“新质生产力·数智新机遇”前沿圆桌访谈

发布者: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6-22浏览次数:139

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前沿科技与人文理念将为上海城市发展和高质量城市生活打造带来怎样的新思路和新机遇?新兴数字科技又将如何助力中国品牌产生世界影响力?为促进各界智慧碰撞、思想深度交融,持续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621日,中新社上海分社携手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了第四期“中新·申见”前沿圆桌访谈,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上海分社、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智库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协办。

本期访谈以“新质生产力·数智新机遇”为主题,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徐龙炳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徐飞发表了主旨演讲,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洪卫、商学院副教授叶巍岭、人文学院副教授蒋诗萍、社工专硕中心主任孙哲参加圆桌访谈。校外嘉宾有真如城市副中心副总规划师陈霞、元隆雅图华东区行政总裁林庆霖、声网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宝金、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资产运营部总经理夏耀杰、上海观理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胡启凡、恺英网络IP商务负责人、中国BGM桌游展发起人娄榕榕。

本期访谈分为主旨演讲和圆桌访谈两个环节,智库专家、企业代表、教授齐聚一堂,围绕相关产业加速未来新动能培育、强化功能跃升等方面,展开前沿数智科技领域全方位的创新、应用、监管及前景探讨,共论当下如何围绕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振经济和消费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主旨演讲环节,上海财经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徐飞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新质生产力的三种催生方式分别为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依次对应“无中生有”、“推陈出新”和“移花接木”三种创新形式。数智化时代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路径需要朝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以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低碳为目标。

在圆桌访谈环节,第一场圆桌访谈话题是“如何重‘新’定义城市空间”,由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彩云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家嘴绿色金融中心理事长王洪卫认为,绿色化和城市更新建设是房地产的未来方向,为此需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高科技、产业与未来社区相结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工专硕MSW中心主任孙哲指出,应当将城市更新落脚到“生活”层面,重视青年的力量和全社区氛围打造。

第二场圆桌访谈话题是“中国品牌如何携‘新’出海”,由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产业集群研究促进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刘梦琳主持,在访谈中,嘉宾们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消费者需求及海外营销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叶巍岭认为,需要对“国潮”进行更明确的定义,使之具备中国特色,并通过产品基础线、政策动力线和“内容为王”的营销策略,实现使海外消费者“一提到中国品牌就联想到美好生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蒋诗萍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分析了品牌出海的成功因素,分为产品使用价值、性价比和消费者心理情感三大层面,指出“科技赋能”和“文化赋能”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特征。

2023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20241月鲜明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与重大任务,以创新为主导,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式越发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期访谈以智慧明经纬,深度解析上海发展、聚焦热点领域深层、树立上海标杆样本,以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展开思想碰撞,为与会嘉宾和参会学生带来丰富启迪。

(作者:余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