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携手首席经济学家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及校友会金融学院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一期金融强国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以“聚焦金融强国建设,共议‘五篇大文章’发展路径”为核心,汇聚杰出校友及学界精英,围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金融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智慧与实践启示。百余位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在校师生及校友参会。
▲ 论坛精彩回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为论坛致辞。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小能介绍出席嘉宾及论坛背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1978级同届毕业的四位金融校友——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戴国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应邀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作精彩发言。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致辞
刘元春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因“特朗普2.0”等外部因素驱动面临深刻调整。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本国减税、政府支出和效率体系再造、债务与收支体系中的美元再溢价等四个工具来重构全球金融与贸易体系,奉行MAGA主义以维持其霸权地位。这对我国金融强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在第一期金融强国论坛举办之际,期待各位专家、校友聚焦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密切关注国际经济战场的最前沿,尤其聚焦“国之大者”,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坐标,为应对瞬时万变的国际金融环境变化提供有效、可行的中国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小能主持开幕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共有两个阶段,分别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冯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冲主持。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1978级校友戴国强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1978级校友贝多广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1978级校友戴国强以《关于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些探讨》为题,深入剖析当前货币政策传导的痛点,包括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实现、金融市场深度与广度不足、银行体系信贷资源分配不均、预期管理机制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外部环境冲击等六个方面。并提出除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之外,应加强预期管理等路径提升政策效能。具体而言,建议优化制度框架与透明度,创新预期引导机制,进一步建立预期管理效能评估体系,从而让公众和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产生合理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1978级校友贝多广则聚焦《普惠金融中的消费金融》,结合我国消费升级趋势,强调消费金融在扩大内需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普惠金融实际是一个生态体系的概念,不仅包含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更以消费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惠农问题上,普惠保险则是未来农村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他强调应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普惠金融与消费市场的良性互动。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1978级校友刘晓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1978级校友盛松成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1978级校友刘晓春围绕《数据资产入表、交易和抵押如何破局》,指出数据是驱动经济的新要素、新资产,但当前数据资产在入表、交易、抵押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针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难题,应从数据产品细分、标准化与制度创新等方面,推动数据要素的合规有效利用。他强调,数据资产相关实践的挫折源于对数据特性与金融逻辑的认知错位,金融创新需结合金融技术、制度设计与科学知识,避免脱离实际的概念炒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1978级校友盛松成以《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几点思考》为主题,提出应多举措增强内需:一是增强住户部门再分配调节,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调节个人收入,以转移支付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优化个税征收结构,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率,增加居民“直达消费”现金流;二是重视服务消费,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顺应居民在健康、文化、金融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需求;三是借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持续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助力促消费、稳增长。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冯玲主持主旨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冲主持主旨报告
论坛进入第三阶段,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徐龙炳主持主题为“金融如何赋能科技创新”圆桌论坛环节。
▲ “金融如何赋能科技创新”圆桌论坛
▲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徐龙炳主持圆桌论坛,王永钦、卞志村、李超、汪毅、程名望参与讨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永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卞志村、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程名望等专家围绕贸易战根源与中国数据资产转化、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科技企业、科创企业融资模式及融资特点,如何防范金融支持科创过程中的风险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需通过聚焦制度性改革,强化政策协同与风险补偿,提升银行科技金融能力,匹配科技企业融资特性等渠道,打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第一期金融强国论坛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权威解读、前沿分享与深度对话,为金融强国建设相关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效凝聚了金融强国建设的社会共识,更进一步扩大了上海财经大学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未来,“金融强国论坛”将持续汇聚各界智慧,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等多元领域深入研讨,为构建中国特色金融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上财力量。
本次论坛得到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来源:公众号“上财金融学院” 2025年4月14日)